您真的了解中医师承吗?师承教育是通过教师手把手带学徒的一种传统教学方式,是我国几千年来中医教育传承的主要形式。
师承和校承,它们在学生的来源、对师资的要求、学习的时间和培养的目标上都是有很大区别的。由于师承教育和校承教育各有优劣,所以这两者需要配合起来,取长补短,共同发挥作用,为培养更多好的中医继承人服务。
中医药人才成长,必须坚持走“读书、从师、临证、再读书、再从师、再临证”的途径。-by tcwechat-
中医院校教育为何取代不了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?因为师承教育是以“个性化”为特征,院校教育以“标准化”为特征。师承教育主要强调临证技能、技艺训练,而院校教育则主要解决学术与知识的大量积累,两者各有侧重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指出,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特殊性,决定了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中医药人才成长,必须坚持走“读书、从师、临证、再读书、再从师、再临证”的途径。
师承教育,让老中医药人的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得到了总结、提炼和继承,甚至得到了抢救性挖掘。
李士懋是第二届“国医大师”拟表彰人选,河北省首位“国医大师”,全国第二、三、四批老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。每次出门诊之后,当晚他就组织弟子点评处方,直到弄清弄懂。他设立出师承带教“六结合”:激发兴趣与关爱徒弟相结合、系统讲授与随时讲解相结合、口传笔授与执手施教相结合、长期培养与分段实施相结合、师徒互动与徒弟互学相结合、临床实践与总结研究相结合。
名师出高徒,传统的“师带徒”培养模式离不开“名医”。
中医人建议将中医师承纳入国家教育,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。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,目前师承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。一是通过师承教育的方式,按照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,取得执业资格。二是通过老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经验继承工作,继承老中医药工作者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,培养好的中医药人才。
长期以来,民间中医药处于一种尴尬境地。《执业医师法》规定: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人,首先必须具有医学专业本科、专科或中专学历。这些民间中医,虽然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长,但由于年龄偏大、文化程度低,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了。师承教育能否为他们行医打开方便之门?
打破同一尺度、同一规格培养人才的现状,体现以人为本、因材施教,保护个性与灵性。
一样的教材,一样的老师,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——近年来,中医院校教育同质化现象,引起了中医界的忧虑。
中医的精髓是什么?是中医理论,是中医认识生命、防治疾病、增进健康的思维方法。当前,中医院校开设中医理论课程,使用全国统编教材,效果并不理想。究其原因,中医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,适合开放式教学,程式化的教材体例限制了学生的领悟与思考。
聚德合众提醒您,我们不仅应用高校的理论基础课程教育,还聘请高校教授授课,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两个同步进行。在高校的教授指导理论基础学习,同时跟随各大医院的临床医师技能实践与操作,培养理论与技能扎实的高技术人才。只要你想学习,一定可以在中医药行业取得长足的发展。